老中青三代同堂,“虾腔颂全运 华夏谱新章”粤剧展演举行
11月14日,由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主办的“虾腔颂全运 华夏谱新章”粤剧展演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现场,来自广州、香港、深圳、东莞、中山、顺德、澳门、云浮等地的虾腔艺术研究会会员同台献艺,通过经典剧目展演展现粤剧艺术的传承活力。

以虾腔艺术展现粤港澳深厚文化底蕴
粤剧“虾腔”艺术,由已故粤剧一代宗师罗家宝创立。“虾腔”声色浑厚甜润,尤其是中低音区域音质厚实,共鸣强烈,行腔不事雕饰但极具华彩,易于学唱与传唱。“虾腔”艺术在广东、海外流播广泛,群众基础很好,是目前最流行的粤剧唱腔流派之一,其代表作《柳毅传书》《梦断香销四十年》更是家喻户晓。
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筹备组始建于2001年,是国内第一个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和唱腔流派命名的地方性、群众性社团。它由有志于学习、研究、传承、推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的表演艺术及他所独创的唱腔流派“虾腔”(罗家宝乳名叫阿虾)的专业人士和他的爱徒以及大批业余爱好者自愿组成。
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会长张锦锡表示:“虾腔是粤剧艺术的瑰宝,我们以经典为媒,展现粤港澳三地文化同心同源的深厚底蕴,为全运会增添更多的岭南韵味。”
老中青三代同堂,虾腔粤韵绽新辉
11月14日的展演现场,汇聚了多位粤剧界重量级人物与虾腔流派传人,共同演绎“虾腔”艺术精髓,呈现精彩演出。
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曹秀琴,与虾腔艺术研究会会长张锦锡合作演绎经典唱段《洞庭送别》,凭借深厚功底赢得满堂喝彩。
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艺,传承脉络清晰可见:佛山粤剧院副院长、虾腔弟子季华升携徒弟龙振飞,联袂罗家宝弟子水泠,以及小神鹰、曹秀琴的弟子金玥,共同献演《怨笛双吹》。
罗家宝弟子、一级演员刘建科与水泠演绎《沈园题壁》,虾腔韵味浓郁,生动重现陆游与唐琬的凄美绝恋。
青年演员金玥演绎《残夜泣笺》,深得师父曹秀琴的真传,情至深处催人泪下。
罗家宝弟子梁永基,带领徒弟孙巧瑜献演《搜书院》之“拾筝”。

八十多岁高龄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小神鹰,与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虾腔流派传承人梁耀安,携徒弟何啸天、林锦波等演绎《再进沈园》,以“时空对话”形式诠释经典,展现虾腔流派生生不息的活力。
此外,东莞优秀青年演员麦贵格,联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的弟子谭国莲献唱《鸾凤分飞》,青年演员们以细腻表演与婉转行腔,展现虾腔艺术在当代的传承活力。
来自云浮的林鹤君、简小花则以《花好月圆》传递团圆意境。来自香港的阮振坚、中山的周艳芳、澳门的李美琼、广州的易红英通过《文姬归汉》《钗头凤》传递粤港澳三地同心的文化共情。
活动尾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小神鹰、梁耀安,携手虾腔流派传人与虾腔艺术研究会会长张锦锡、副会长吴贵南、吴志成等,以《再进沈园》压轴收尾,质朴浑厚的虾腔唱响大湾区文化自信。
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虾腔艺术传承,推动粤剧与体育、文旅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图/何志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